這個週末去看了在V&A的Decode:Digital Design Sensations,就像字面上的意思,展覽裡全都是科技數位多媒體互動設計的作品 ( 聽起來像是奈米竹炭高分子複合材料... ),最近真的很流行這套,剛開始流行的東西就是這樣,只要有做,做完整了,那就是利害,作品本身背後的涵義,都可以亂屁一通,說的多深刻都行。
" We wanted to create a container that both celebrated the heritage of motion arts as well as its digital present while affording us a very literal medium for the content – the idea of altered states through motion. From there the idea of a hi-tech zoetrope arose.To illustrate the idea of disparate images coming together Troika deconstructed legendary type designer Wim Crouwel´s Gridnik typeface for the zoetrope, breaking the typeface into verticals, horizontals and diagonals which merge into letters and words at speed. "
by Troika
( 這不是在挖苦Troika的作品,我之前還想在他們那裡工作... )
另外在展場裡的,有一堆作品都是要人站在大螢幕前,你做動作,螢幕上就會有變化 ( 不管是什麼變化 ),其中有一個比較有名的作品Weave Mirror...
看到這個作品時,我馬上就想到另一個異曲同工之妙的作品...
這兩件作品都是異常的複雜,要在現場看到才能感受所有機件電路動起來有多利害,但大致上就是把人"像素化",有沒有可能人類真的喜歡看到像素化的東西?如果是,那又是為什麼?
" A successful object is the one that meets not the expectations of your minds, but the ones of your body memory. "
根據環境心理學 ( Ecological Psychology ),人在和環境互動多次之後,身體會有記憶,當下次在遇上同樣環境時,心理會下意識的回憶起上一次互動的經驗,這或許回答了為何人會喜歡被像素化的畫面。
這東西原先是為御宅族設計來加強自我享受的程度,借由把實際的物體和電腦畫面結合,讓使用者可以更融合虛擬空間與真實生活 ( 有點像是之前介紹的Avatar Machine ),使用者更可以在自己即將口口的時候,按下按鈕,大量的發射出自己用洗髮精或是其他液體調配的人工口口,完全的符合使用者的幻想 ( 這部分我持保留意見,可能要真的看過影片才能想像... )
這東西原先是為御宅族設計來加強自我享受的程度,借由把實際的物體和電腦畫面結合,讓使用者可以更融合虛擬空間與真實生活 ( 有點像是之前介紹的Avatar Machine ),使用者更可以在自己即將口口的時候,按下按鈕,大量的發射出自己用洗髮精或是其他液體調配的人工口口,完全的符合使用者的幻想 ( 這部分我持保留意見,可能要真的看過影片才能想像... )
設計,真的是得很嚴肅認真的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,不是鬧著玩的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