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11 November 2009

Dyson Air Multiplier- Sir James Dyson

在我的畢業典禮上,校長宣布 Sir James Dyson (是的,他被封爵士了!) 捐了500萬英鎊 ( 約台幣2.7億) 給Royal Collge of Art用來建立新的校區 ( 他是老學長 ) ,我聽到這消息,腦中第一個念頭是,賣吸塵器的怎麼會這麼有錢...


雖然從入學以來,Dyson的故事常常被老師提起 (尤其在我懶的動手做模型實驗時...),我對他產品的認知還是停留在一台 "外星人的武器" (顏色和設計都很詭異...),在一年級時,和Dyson的設計師合作project時,我還很白目的問了 "這數據從哪來?" 當他們提到Dyson吸塵器在日本的銷售是第一名的 (怎麼會? 想想深澤直人的Plus Minus 0...)



直到搬進有地毯的房子,我"借用"了系上供學生實驗的Dyson吸塵器試了一試,才發現這外星科技的厲害,有多厲害?從他的零售價就應該可見一斑。全世界各個國家的Dyson廣告都不同,看了看,還是日本版的最厲害也最有創意...



不過光吸塵器,還不足以證明Dyson對 "風" 的專業。看看這個乾手機,根據他們的工程師,Dyson Airblade比一般的產品省電的多,因為不需要消耗電產生大量的熱 ( 產生熱遠所消耗的電比馬達需要的大的多,看看家裡熱水器的瓦數就知道 )






接下來這個玩意兒就更神奇了,不需要風扇的電風扇! (感覺像是不加珍珠的珍珠奶茶...) 在看了介紹之後,我狠狠的敲了自己的頭,原本大學唸航太工程的我,竟然讓這東西先讓他發明了...





"簡單" 的利用飛機起飛的原理,Dyson把飛機機翼橫剖面的造型應用在這個電風扇上,利用底下馬達高速吹出的風,製造一個在圓環中央的低壓區,而這比周圍空氣相對壓力低的區域,會迫使周圍的空氣向圓環中心通過,進而產生風的大量流動。

創新,在產品設計的領域一直是一個很具爭議性的議題,在藝術性偏高的project比較容易吸引注目的時代裡 ( 設計演藝圈 ),越來越少新一代的設計師真的花上幾年的時間,創造、實驗、設計、實踐,James Dyson絕對是還保有想讓生活更美好的想法的設計師們一個最好的榜樣 (這句子的結構似乎太複雜了點..)









PS 我有歸還那個 "借來" 的吸塵器...

1 comment:

Sushi said...

我覺得Dyson是正宗的工業設計, 而深澤直人是產品設計師.